公益金 > 生活在东莞的幸福感 藏在这些“微实事”里
生活在东莞的幸福感 藏在这些“微实事”里
东莞福彩 2025-08-22
两元钱的力量,能绽放怎样的温暖?在东莞,一张双色球彩票里的0.72元公益金,正悄悄汇聚成改变生活的力量。从敬老院里老人捧起的热乎茶点,到孩子暑期课堂上的欢笑声……这些浸润在日常里的“小幸福”,都藏着东莞福彩公益金的身影。
东莞市从2020年起启动“民生大莞家”品牌项目建设,每年安排500万元市级彩票公益金用于“民生大莞家”公益服务项目建设。
2024年,全市共办理“民生大莞家”—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1122宗,其中,公益服务项目432宗,内容涵盖养老服务、残疾人扶助、青少年兴趣培养、妇女增能、社区文化保育等多种类型,支出福利彩票公益金500万元。
守护“朝夕”幸福
“艾草锤敲起来真舒服,茶歇的糕点比家里做的还香!”东坑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,李奶奶举着亲手做的艾草锤,笑得合不拢嘴。在这里,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公益项目,让老人们每周都能体验康复器材、跳健身操、学手工,社工还会端来热乎的“长者营养配餐”。
这样的温暖,同样流向企石镇东山村的长者们。曾经墙身灰暗、电线老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在福彩资金支持下焕发新生:新增的“长者饭堂”每天飘出饭菜香,康复理疗区的仪器帮助老人缓解病痛,银龄志愿驿站里老人们还能当“志愿者”服务邻里。“以前来这儿就坐会儿,现在天天盼着来!”78岁的陈爷爷说。
而对于家长们头疼的“暑期看护难”,民生微实事也送上了“及时雨”。这个夏天,沙田镇1300多名孩子在公益课堂里学游泳、打篮球、做手工;中堂镇的村(社区)里,绘画、乒乓球等兴趣班让务工家庭的孩子“暑假有去处”。“不用花钱,还有老师管着,我们上班踏实多了!”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心声。
从“耆乐早茶市”里老人的爽朗笑声,到暑期课堂上孩子的雀跃欢呼,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,把“一老一小”的幸福紧紧系在一起。
社区增能的温暖实践
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中,妇女增能以“技能提升+社区参与”为双主线,让女性在掌握实用技艺的同时,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力量。
横沥镇“以力提技,用技创收”困境家庭赋能微计划中,传统糕点美食制作培训成为妇女增能的核心载体。社工联合社区“美食达人”开设酥饼、艾草糕等传统糕点课程,不仅让参与的妇女掌握了低成本创业技能,更通过“公益市集”等形式,让她们带着自制糕点走进邻里,既增加家庭收入,又成为社区美食文化的传播者。有参与的妈妈说:“现在做的糕点被邻居抢着买,还能教其他姐妹,成就感满满!”
这些细微的投入,让妇女从“被服务者”变为“服务提供者”,为社区注入了柔软而坚韧的力量。
另一边,“社区文化保育”类的公益服务项目以“活态传承”守护着东莞的本土文化根脉,让老故事、老手艺在当代社区里焕发新活力。
在南城街道水濂社区,“客+”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伙伴成长计划以客家文化为切口,通过挖掘客家美食制作、客家山歌传唱等社区能人,培育了10支客家文化志愿队;万江街道的“鳌游万江”金鳌洲公园游学暨“执笔绘金鳌洲塔”活动,则将社区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……这些项目以“居民参与”为核心,让文化变成社区广场上的歌声、邻里餐桌上的味道、孩子笔下的色彩,真正成为滋养日常生活的“精神养分”。
公益福彩,善行东莞。当一张张彩票里的爱心,化作社区里的新设施、老人手中的热茶杯、孩子脸上的笑容,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的承诺,正在千万东莞人的日常生活里,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
东莞市从2020年起启动“民生大莞家”品牌项目建设,每年安排500万元市级彩票公益金用于“民生大莞家”公益服务项目建设。
2024年,全市共办理“民生大莞家”—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1122宗,其中,公益服务项目432宗,内容涵盖养老服务、残疾人扶助、青少年兴趣培养、妇女增能、社区文化保育等多种类型,支出福利彩票公益金500万元。
守护“朝夕”幸福
“艾草锤敲起来真舒服,茶歇的糕点比家里做的还香!”东坑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,李奶奶举着亲手做的艾草锤,笑得合不拢嘴。在这里,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公益项目,让老人们每周都能体验康复器材、跳健身操、学手工,社工还会端来热乎的“长者营养配餐”。
这样的温暖,同样流向企石镇东山村的长者们。曾经墙身灰暗、电线老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在福彩资金支持下焕发新生:新增的“长者饭堂”每天飘出饭菜香,康复理疗区的仪器帮助老人缓解病痛,银龄志愿驿站里老人们还能当“志愿者”服务邻里。“以前来这儿就坐会儿,现在天天盼着来!”78岁的陈爷爷说。
而对于家长们头疼的“暑期看护难”,民生微实事也送上了“及时雨”。这个夏天,沙田镇1300多名孩子在公益课堂里学游泳、打篮球、做手工;中堂镇的村(社区)里,绘画、乒乓球等兴趣班让务工家庭的孩子“暑假有去处”。“不用花钱,还有老师管着,我们上班踏实多了!”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心声。
从“耆乐早茶市”里老人的爽朗笑声,到暑期课堂上孩子的雀跃欢呼,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,把“一老一小”的幸福紧紧系在一起。
社区增能的温暖实践
福彩公益金支持的“民生微实事”项目中,妇女增能以“技能提升+社区参与”为双主线,让女性在掌握实用技艺的同时,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力量。
横沥镇“以力提技,用技创收”困境家庭赋能微计划中,传统糕点美食制作培训成为妇女增能的核心载体。社工联合社区“美食达人”开设酥饼、艾草糕等传统糕点课程,不仅让参与的妇女掌握了低成本创业技能,更通过“公益市集”等形式,让她们带着自制糕点走进邻里,既增加家庭收入,又成为社区美食文化的传播者。有参与的妈妈说:“现在做的糕点被邻居抢着买,还能教其他姐妹,成就感满满!”
这些细微的投入,让妇女从“被服务者”变为“服务提供者”,为社区注入了柔软而坚韧的力量。
另一边,“社区文化保育”类的公益服务项目以“活态传承”守护着东莞的本土文化根脉,让老故事、老手艺在当代社区里焕发新活力。
在南城街道水濂社区,“客+”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伙伴成长计划以客家文化为切口,通过挖掘客家美食制作、客家山歌传唱等社区能人,培育了10支客家文化志愿队;万江街道的“鳌游万江”金鳌洲公园游学暨“执笔绘金鳌洲塔”活动,则将社区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……这些项目以“居民参与”为核心,让文化变成社区广场上的歌声、邻里餐桌上的味道、孩子笔下的色彩,真正成为滋养日常生活的“精神养分”。
公益福彩,善行东莞。当一张张彩票里的爱心,化作社区里的新设施、老人手中的热茶杯、孩子脸上的笑容,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的承诺,正在千万东莞人的日常生活里,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